第(3/3)页 “一道‘糟钵斗’好不好,关键就在于‘糟’的品质和对内脏的处理。” “市面上很多店,为了图省事,用的是工业化的糟卤,味道刺鼻,只有咸味,没有香味。” “但孙阿姨这个,我一闻就知道,是自家用糯米和酒曲,花时间慢慢吊出来的陈年香糟。” 他指着锅里翻滚的浓汤。 “只有这种活的、还在呼吸的酒糟,才能在炖煮的过程中,用它醇厚的香气,完美中和掉所有内脏的腥气和臊气,并把鲜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。” 说着,他夹起一块雪白的猪肺,对着镜头展示。 “大家再看这个猪肺。” “行话叫‘白肺’。” “要把猪肺处理到这种程度,需要把水从气管里反复灌进去,再用手一下一下地把里面的血水和杂质全部挤出来。” “这个过程,没个半小时以上的功夫下不来。” 【卧槽!听品哥这么一说,瞬间感觉这道菜高级起来了!这才是真正的功夫菜!】 【孙阿姨牛逼!这得是多大的耐心啊,我愿称之为匠心!】 “我敢说,处理这么一副猪肺所花的心思和功夫,比清蒸一条东星斑,比蒜蓉开边一只大龙虾,要多得多。” “这,就是功夫。” 陈·美食理论家·品,一番话说得行云流水。 不仅直播间的弹幕从“卧槽”变成了“学到了”,就连孙阿姨本人,都从厨房探出头,惊讶地看着这个年轻人,眼里满是“遇到知音”的激动。 陈品没有理会周围的反应,他将那块猪肺放回碗里,做了最后的总结。 “所以,不要因为它用的是内脏,就觉得它上不了台面。” “恰恰相反。” “能把最寻常、最廉价的食材,通过复杂用心的烹饪,化腐朽为神奇,这才是对一个厨师真正的考验。” 他看向镜头,目光灼灼,给出了最后的审判。 “这道‘糟钵斗’,我给它打分——” “92分!” “它完美地向我们证明了一件事:决定一道菜上限的,从来不是食材的价格,而是厨师那颗滚烫的心。” 话音刚落。 孙阿姨端着一个盘子走了出来,脸上笑开了花。 “小后生,侬再来尝尝阿姨这个红烧肉,阿拉自家烧的,绝对不比外面那些大饭店的差!” 一盘色泽红亮,还在微微颤抖的红烧肉,被放在了桌上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