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…… 出租车七拐八绕,将高楼林立的繁华甩在身后。 车窗外的风景,像是被按下了快退键。 法式梧桐,变成了寻常的白杨。 流光溢彩的玻璃幕墙,褪色成了斑驳的红砖墙。 空气里那股精致的香水和金钱气息渐渐淡去,取而代之的,是阳光下晾晒的被褥味道,和家家户户飘出的饭菜浓香。 “老板,导航显示……就……就在前面那个弄堂里。”张伟看着窗外,表情有些迷茫。 他无法把这种地方,和一顿“正餐”联系起来。 钱飞也皱起了眉头:“老板,这地方……也太偏了吧?酒香也怕巷子深啊!” 只有周斌,看着窗外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,默默地点了点头。 车在弄堂口停下。 一行人扛着设备,步行往里走。 狭窄的弄堂里,阳光被两侧的居民楼切割成一条条光斑,洒在坑洼不平的水泥地上。 几个老爷爷正围着一个小石桌下棋,旁边还有个老奶奶在择菜,看到他们这群扛着“长枪短炮”的外人,都投来了好奇的打量。 【我靠,这地方也太真实了吧!这不就是我小时候住的外婆家吗?】 【画风突变!从金融精英剧场,一秒切换到弄堂生活纪录片!】 【感觉品哥下一秒就要被居委会阿姨拉过去做人口普查了。】 【我为什么有点感动?这才是真正的城市毛细血管啊!】 在弄堂的中段,他们终于找到了那家店。 一块被岁月侵蚀得有些发黑的旧木匾,挂在一扇吱呀作响的木门上。 上面用隶书刻着三个字——孙记馆。 店铺小得甚至有些寒酸。 就是一楼最普通的民居,强行腾出来的一点空间。 里面密密麻麻地,也就摆了四五张小桌子。 此刻正是饭点,店里坐满了人,门口支起的折叠桌旁也坐着一家三口,正吃得热火朝天。 来吃饭的,全是附近的街坊邻居,说着一口地道的沪上软语,气氛嘈杂而热络。 一个穿着碎花围裙,头发花白,身形微胖的阿姨从厨房里探出头来,看到陈品一行人,先是愣了一下,随即脸上就堆起了热情的笑容。 “哎哟,几位小后生,来阿拉店里吃饭的啊?”她的普通话带着浓重的口音,但异常亲切。 “是啊阿姨,听说您这儿的本帮菜做得地道,我们慕名来的。”陈品笑着回应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