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1205 章 蜀王亲临-《祸害大明》
第(2/3)页
这样一来,他既不会引起其他兄弟的嫉妒和排挤,也不会让自己这个庶子成为众人攻击的目标,从而得到了一个“千年老二”的外号。
今日,朱椿头顶翼善冠,身着一袭赤色的四爪金纹蟒袍,显得格外庄重和威严。
他的举手投足之间,都流露出一种不符合其年龄的沉稳之气,仿佛已经历经沧桑,看透了世间的一切。
按常理来说,迎接宋濂的遗骸,其实并不需要他一个藩王摆出如此大的阵仗。
但是朱椿心里非常清楚,让宋濂“风光大葬”,不仅仅是他这个“挂名弟子”的义务,更是太子大哥的教令。
所以,无论如何,他都必须要将这件事情办得妥妥当当,以表达对大哥的敬重之意。
因此,朱椿这位身份尊崇的亲王才会放下身段,亲自出城去迎接宋濂的灵柩。
这一举动不仅是为了表达对“老师”宋濂的敬意和孝道,更重要的是要顾及到太子大哥的面子,绝对不能有丝毫怠慢。
既然决定要做这场戏,那就必须做到极致。不仅要妥善安葬宋濂的遗骸,还要将他生前未能举办的葬礼一并补齐。
只有这样,才能让这场戏显得更加真实、完整。
眼看着石砫土司的队伍渐行渐近,距离已经非常之近了,朱椿深吸一口气,稍稍提起了一下腰间那有些松垮的玉带,巧妙地掩盖住了自己微微凸起的小肚子。
他挺直了身躯,努力摆出一副身居高位者应有的威严姿态,同时展现出亲王的气派。
朱椿高声喊道:“大开中门,迎接孤的老师入城!”
他身旁的一名老太监立刻尖声尖气地重复着他的命令:“大王有令,打开仪门,迎进宋学士的灵柩,入城!”
这道命令如同接力一般,被几名蜀王府的侍卫大声传递着,声音远远地传进了城内,让所有人都能清楚地听到。
随着八名士兵齐心协力地一推,内城的中门——承运门发出一阵低沉的吱呀声,仿佛是这座古老城门在沉睡中被唤醒,缓缓地张开了它那沉重的身躯。
承运门之后,是蜀王府正殿前的仪门,这座门显得格外庄重肃穆,上方悬挂着一道巨大的匾额,银钩铁画,气势磅礴,上面赫然书写着“仪门”二字。
这两个字犹如龙跃九天,笔锋犀利,据说是当今皇上朱元璋亲笔所书,其书法技艺堪称一绝,令人赞叹不已。
第(2/3)页